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 :彩神彩票官网网址_百度百科
首页>文化频道>要闻>正文

彩神彩票官网网址_百度百科

来源:彩神彩票技巧2023-08-08 17:48

  

《回来 的女儿》:国产悬疑网剧叙事缺陷 的一个缩影******

  作者:郑焕钊

  作为“迷雾剧场” 的新一季剧集,《回来的女儿》的开播引发了观众的关注与热议,因其剧情 的“烧脑”与演员表演的在线而备受吹捧,甚至高赞“迷雾剧场回归”。但剧集过半 ,后续剧情 的松垮与叙事 的合理性遭遇观众质疑 ,导致口碑不断下滑 ,收官时豆瓣评分降至及格线。可以说,《回来 的女儿》难逃“迷雾剧场”原创悬疑网剧口碑前高后低、观众期待落空的命运 ,而其叙事缺陷也成为国产悬疑网剧深层次问题的一个缩影 。

《回来的女儿》:国产悬疑网剧叙事缺陷 的一个缩影

  如果从2017年《无证之罪》算起,以“迷雾剧场”为代表 的国产悬疑网剧已成为一个颇具细分类型的网剧类型。得益于欧美日悬疑影视作品的类型模式的发展,以及紫金陈小说原作 的文学基础,还有一批具有欧美影视专业背景 的导演 的加入 ,国产悬疑网剧掀起了创作的热潮:在《无证之罪》《白日追凶》引发观众期待之后,2020年《隐秘的角落》《沉默 的真相》的火爆与高口碑更奠定了“迷雾剧场” 的行业剧地位 ,催生悬疑剧投资制作 的热潮。然而此后 ,《再见那一天》《八角亭迷雾》《谁是凶手》《致命愿望》《淘金》等剧集 ,尽管聚集了不容小觑的演员阵容 、制作团队,但悬疑叙事本身存在 的缺陷,导致“迷雾剧场”原创剧本的探索之路并不顺利,呈现出原创国产悬疑网剧整体性的行业困境。

  从总体上看 ,包括“迷雾剧场”在内的国产悬疑网剧走 的 是一条“悬疑+现实”相结合 的“社会派”推理 的叙事模式。这种选择,既与本土影视剧现实题材 的政策倡导有关 ,也是网剧制作者试图打破类型界限,以现实话题性进行受众破圈的传播策略。而在更深层次上 ,凸显家庭人性与社会议题的题材性,也是本土影视剧一贯 的文化惯例。因而在“犯罪”“悬疑” 的标签之下,“迷雾剧场”的大多数剧目凸显原生家庭 、社会权力等所带来 的人性罪恶。比如《隐秘的角落》《八角亭迷雾》《非常目击》《十日游戏》等都涉及中国人特别关切的家庭关系问题。与注重侦探解谜过程的硬推理不同 ,社会派推理悬疑剧更注重社会性因素与人性问题 的深度融合,其解谜过程在于一步一步展现深层次 的人性罪恶,更注重在特定时代语境下全员作恶 的深层社会问题 。比如《沉默 的真相》所揭示 的社会与权力体系。这就意味着,这种社会性的问题意识与叙事性的悬疑谜题之间 是一种紧密 的结合:需要在“抛谜-解谜-揭谜” 的叙事过程中 ,构建扎实 的细节、情节与人物行为 的合理性与逻辑性,使类型叙事与社会问题获得深层次 的融合。以此衡量,《回来的女儿》就颇具代表性地暴露出本土悬疑网剧所共同面临 的叙事缺陷。

  《回来 的女儿》仍旧是一部以家庭悬疑为主题的社会派推理网剧 。剧集以1997年的中国西南部因三线建设而发展起来的潭岭县为背景,讲述介山福利院收养 的少女陈佑希,因在县化肥厂办主任李承东家做居家保姆 的好友小秀在发现李家秘密后离奇失踪 ,为寻找小秀失踪之谜,逃离福利院来到潭岭,并假装李家失踪多年的女儿李文文潜入李家寻找线索 。剧集以陈佑希作为“闯入者” 的视角 ,在小秀的“准男友”程威 的帮助下,通过与其“妈妈”廖穗芳 、“爸爸”李承东 、廖穗芳 的情人王重江等人 的多重角力与周旋中,逐渐发现李家诸人的秘密与罪恶。作为一部家庭悬疑剧,《回来的女儿》着重聚焦于由命案所牵涉出来的家庭成员之间复杂的情欲人性之间 的博弈,人物如何在各种人性动机与行动中所构成 的“猎者”与“猎物” 、强者与弱者之间关系 的不断反转 :作为“闯入者”的陈佑希看似掌握主动,实际上其身份底细与行动皆在廖穗芳的掌握之中;而在婚姻关系中弱势的丈夫李承东为留住廖穗芳表现得十分卑微顺从 ,实际上恰恰 是心机最深 的作恶者;而精神弱智 的李文卓看似善良无力, 是否 是真正 的杀人凶手……剧集由此带来关于究竟 是谁杀死小秀 、李文文死亡之谜以及李文卓究竟 是真傻还是假傻等疑问。梅婷饰演的廖穗芳看似柔弱背后 的冷静与情欲 、王砚辉饰演的李承东表面老实 、卑微而实则阴险 的复杂性格,使这种人物之间 的反转关系与命案背后的人性隐晦层面得以较好 的呈现 。

  然而,与“迷雾剧场”其他 的社会派推理悬疑剧类似,《回来的女儿》存在三个明显的叙事缺陷 ,使演员精湛 的表演与人物关系反差所建构的叙事张力仍无法拯救其口碑命运 :

  首先 ,作为社会派推理 的悬疑剧 ,其现实问题意识没有深入到叙事 的内在肌理,停留在表层的时代氛围与浅层 的心理意识层面 ,未能成为深层次人物行为动机的一部分 ,而正因此表现出一种典型 的“时代装饰感”弊病。尽管导演吕行自己强调创作的类型化与问题意识 ,并且发文强调其叙事中着力要表现1990年代末中国社会存在 的集资潮、三线建设与下岗潮、收容遣送制度 、气功热等背景对于其时人物心态命运的关系,但从剧集叙事来看,这些并未能真正形成其叙事深层次 的逻辑 ,也未能成为线索的构成部分。剧中最重要的背景可以说是化肥厂的衰落与工人下岗 ,这构成李承东心理失落 的时代背景,以及脆弱 的“自豪感”(作为厂长红人用以在廖穗芳面前炫耀) ,但真正构成他与廖穗芳之间的问题还 是在于他的欲望与廖穗芳对他没有爱情之间。同样 ,与他构成情敌 的王重江背后所牵涉 的财富发家的社会语境,以及其复杂关系(如何从化肥厂出来,经历了什么,为何人们趋附集资 ,又如何出事)如何对三人之间的关系构成影像,在剧中语焉不详 ,没有给予交代与呈现 ,更没有进入叙事 的脉络之中。王重江情节线及其背后的社会性问题意识的弱化,最终难以支撑起导演 的意图与叙事背景所可能带来 的叙事意义 ,而最终沦为一种简单 的背景装饰。

  其次 ,作为类型化叙事,无论 是社会派推理还 是本格推理,都需要遵循“谜题 的抛出——证据 的显现——谜底的揭示”贯穿一体 的基本逻辑,使剧情的进展与观众的参与形成一种相互追逐的智性角力 ,但《回来 的女儿》存在着明显的“谜题丢失” 的问题 ,导致叙事进展与观众参与之间 的割裂 。在剧情的前半段 ,《回来的女儿》抛出了至少4个谜题:(1)猴面具男 的身份之谜 ;(2)小秀离开或死亡之谜(是否离开?小秀 的真实人格是什么 ?小秀 是谁杀 的 ?小秀怎么死 的 ?小秀 的尸体如何处理 ?)(3)李文卓 是否真 的烧坏脑子以及是否杀人之谜;(4)李文文 的失踪与死亡之谜等等。这些问题都导向一种“全员作恶” 的指向,也使一个时代语境背后的人性之普遍罪恶 的批判性成为观众期待 的主题的可能建构。然而,剧集抛出了问题之后 ,情节不断翻转,问题焦点不断变化,而对于最初抛出 的谜题,竟以一种毫不费力 、与叙事剥离的方式来揭示谜底:比如猴面具男只不过是一个流闯犯,并巧合地揭示了李文文死于洗衣机的谜 。而为何猴面具男每次出现 的时候李文卓也在场 ?又比如,小秀究竟是一个怎样 的人,她 的死与其真实的人格之间 是否具有关系 ?……这些疑问在剧中都没有给出清晰的答案。剧集尽管给出很多零碎 的线索,但王重江的正面性格与轻巧死亡 ,导致大量冗余细节与情节的无效 。而最终以李承东一人作为作恶与承罪主体 ,也与观众对于全员作恶的猜想背道而驰 ,极大地削弱了叙事 的智性与主题的深度 。

  第三,从悬疑叙事 的层面上,叙事合理性 是悬疑剧成功与否 的最关键因素 ,细节、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合理性构成悬疑叙事合理性三个关键要素 ,但《回来 的女儿》在这三个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合理性缺陷。比如廖穗芳到程威奶奶家找陈佑希的东西 ,一眼瞥向墙上程威父母 的照片这一细节,就与叙事没有必然 的关系 ;作为精神病院的病人 ,萌萌 是如何获得精神病院 的钥匙自如出入也令人质疑;而在一部依靠扎实的现实细节支撑 的悬疑剧中,以“飞走的蝴蝶”三次出现来作为李文卓与李文文关系 的确认细节也显得突兀 。在情节合理性上,备受诟病 的是为何王重江家可以任人自由出入 ,以至于程威可以两次潜入偷换化验血液以及偷走录像带 ;而廖穗芳在看到DNA报告上明显作假的报告时为何如此平静?更进一步 ,从性格上 ,如此精明细心的廖穗芳在最后一集去往公安局之前毫无防备地喝下李承东的毒汤?而陈佑希既能洞察李承东撒谎承认杀死小秀却在李文卓说自己掐了小秀后如此失控?等等 ,都使观众困惑不解 ,这种细节 、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前后割裂 ,正 是对叙事合理性 的严重损害 。

  《回来 的女儿》的上述问题 ,正是“迷雾剧场”原创悬疑网剧所存在的共性问题。在没有紫金陈原著小说改编的情况下,原创性的社会派推理悬疑叙事剧本 的创作,及其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意识的叙事融入、类型化谜题叙事的建构与逻辑合理性 的扎实构建,都 是考验本土悬疑网剧创作 的关键性问题 。而如何摆脱“时代装饰感”而让人性罪恶问题获得深度 的社会性表征、如何避免“谜题丢失”而让悬疑叙事得以形成观众参与 的叙事张力 ,以及如何透过逻辑贯通的多层次合理性让悬疑叙事获得坚实 的细节支撑 ,从根本上决定本土原创悬疑网剧能走多远 。

  (作者郑焕钊系暨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彩神彩票官网网址

刘跃进 的谦和与《从师记》 的严苛——写在“《从师记》暨新时代学者散文研讨会”前******

  顾友泽

  刘跃进先生 的新作《从师记》出版 ,拜读之后 ,收获颇丰。《从师记》是一部散文集,主要记载先生的求学经历以及与此相关的人与事 。虽然是以自己 的个人经历为线索,然而内容却异常厚重,这 是因为作者早年生活的“那个时代,激情澎湃,如同我 的名字,一直在‘跃进’中” ,在介绍自己的求学经历时,不可避免地反映那个波谲云诡亦且波澜壮阔的时代 。而且 ,作者转益多师 ,其所师从或交往者大多为学界名流 ,本身就有很多为人关注 的事迹 。如此种种 ,决定了该书的内容必然不同凡响 ,精彩纷呈而浑厚淳雅。

  虽然作者并不刻意抒情,甚至在情感表达上非常地节制 ,但这部《从师记》还 是给读者带来了很多的感动与感慨 ,比如作者因母亲 的提醒而失去了也许会产生美好爱情 的机会而心情复杂就令人唏嘘 ,作者对自己早年学业先天不足而导致不得不放弃作家梦想的描述同样引起很多同龄人 的共鸣,至于其在艰难环境中备战高考时表现出的坚韧不拔的意志更 是令人感动 。然而,最令我感动 的是作者对学术尊严的维护与学者交往之间 的温情。

  作者对学术与学者的尊严非常看重。他在《斯人已逝,德音未远》中谈到自己作为大三 的学生看到傅璇琮先生的《唐代诗人丛考》时的感受:“我并不能完全读懂,但可以读出学术 的厚重与学者 的尊严 ,那 是我向往的境界 。”而作者自己到扬州大学讲学后 ,也同样得到了这样 的赞誉 ,王小盾先生在给作者的信中写道:“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的深厚博大,其尊严及其生机,都由你谦和地表达出来。” (《求其友声三十年》)

  正是出于对学术尊严的维护 ,面对良莠不齐 的学术界,作者忍不住对当前学术弊端提出严苛批评 ,其在《裴斐先生的傲骨与逸情》中指出当前学界存在消解经典 ,或者躲避经典,同时:

  在方法上,因循守旧,为论文而论文 ,为学位而学位,缺乏学术个性 ,更缺乏活 的灵魂。在态度上 ,仰慕洋人,唯洋人马首是瞻 ,洋腔洋调。在结果上,书 是越来越多 ,垃圾也越来越多 。

  又在《从师记》中说  :

  现在有些专著,往往连概论都不如,只 是依据既有 的知识,预想一个题目 ,然后利用现代手段收集相关资料,拼凑成书 。这样的成果 ,或许能给作者带来一定好处,对学术界来讲,几乎没有借鉴意义 。

  作者平时与人交往温文尔雅,几乎未曾见其动怒 ,但 是对学术界的不良风气 ,却还是直言其弊,体现出维护学术尊严的高度责任感。

  那么 ,如何维护学术 的尊严呢 ?作者通过介绍自己所崇敬 的师长 ,具体而形象地给出了答案 。

  首先,维护学术尊严就要尊重学术本身。作者认为,学术本身 是厚重的 、博大的,无论是谁都无法全部把握 ,因而面对学术 ,始终要保持着谦卑之心 。其在《好诗不过近人情》中谈到自己在杭州大学学习 的体验 :

  这些课程 ,内容浩繁 ,一时难以消化 ,但是它却向我打开了一扇窗 ,可以真正感受到世间学问 的博大浩繁。

  在《从师记》中又写道 :“大千世界 ,图书无限。一个人终其一生 ,也读不了多少书 。”一个人取得的成就 ,面对既广且深的学术殿堂 ,何其渺小 。故作者引用罗宗强先生 的话说:“现在很多教授还不明白山外有山 的道理 ,以为自己写了几本书就是专家。”学术研究如果局限在自己的小天地中,故步自封,结果必然是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 。作者又引用姜亮夫先生 的话 :“登高望远,你才会知道世间学问 的博大,自己的渺小 ,没有任何理由骄傲 。”(《记忆中的水木清华》)面对学术,学者理想的状态应该像傅璇琮等先生那样“学问既深,义气自平。”作者赞美这样 的状态 ,亦追随前辈 的风范。

  基于这样的认识 ,作者认为,做学术研究最重要的 是有学术品格。在这本书中,作者对师长们严谨 的学术态度 、扎实的文献基础、恢宏 的视野、高度的文化责任感 、坚强 的毅力等不厌其烦介绍 。介绍姜亮夫先生 ,写其临终前对学生的“最后最高要求”,令人感佩不已。记录叶嘉莹先生之论:“如果说实践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真诚则 是追求真理 的重要途径 。做人做事要真诚 ,学习钻研要真诚。真诚是做人的重要标准,古代这样 ,今天也是这样 。”彰显出叶先生修辞立诚的风范。而记叙罗宗强先生指导作者写作学年论文的详细经历,则让我们看到罗先生一丝不苟、严谨到近于苛刻 的程度 的形象,而罗先生的学术品格也呈现在我们眼前。尤为令人感动的是 ,作者专门为既没有显赫的家世与名声,也没有令人瞩目的成就 的社科院文学所图书馆主任汪蔚林先生作传,表彰其甘于奉献 、勤勤恳恳 ,以专业的精神服务文学所 的学者 的事迹。在作者 的眼中,学术分工并无高下之别 ,敬业 的精神都值得人尊重。

  其次,维护学术的尊严就要求学术研究本身不俗 。作者在《记忆中 的水木清华》中特意援引王国维 的话:“大抵学问常不悬目 的而自生目 的,有大志者未必成功 ,而慢慢努力者反而有意外之收获 。”作者阐释说:

  王国维先生就 是想告诉学生,做任何事情都不要有太强 的功利性和目 的性 。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说:

  “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

  又在《从师记》中引用钱穆 的话:

  我生平做学问,可说最不敢爱时髦或出风头 ,不敢仰慕追随时代潮流,只是己性所近 ,从其所好而已……世局有变 ,时代亦在变 ,三年五年,十年八年,天地变 ,时髦的亦就不时髦了 。所以不学时髦的人 ,可不求一时群众所谓的成功 ,但在他一己亦无所谓失败。

  作者高度认可这些说法 ,并且身体力行 ,其学术研究 ,不务空言,言必有得 ,往往能够从文献 的细枝末节中发现历史的某些真相 。而其对当下学子攻读博士学位的目 的,也提出自己的看法 :

  通过三年 的专业学习,我们的学生真正了解到中国文化 的博大精深 ,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会有益处 。开卷有益 ,没有白费 的工夫 。重要 的是要阅读,要有积累 ,不能有太强 的功利目 的 。

  学术不仅不是追求世俗利益 的工具 ,甚至学术本身并不带有目的, 是无用之用 。

  再次,维护学术的尊严要求学术研究者能够做融通 的学问。钱穆在《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中说 :“欲求了解某一民族之文学特性,必于其文化之全体系中求之。”学术如果格局太小 ,很容易造成盲人摸象的局限 。只有将局部放到整体中考察 ,才能真正发现局部的特征与意义 。作者接受众多名师的亲炙,提出学术不能流于琐碎饤饾 ,支离破碎 。其认为学术研究中 的文学研究应该遵循刘知几《史通》中提出的才 、学、识三者并存的原则,并阐释说:“才就是艺术感受 ,学就 是文献基础 ,而识则是理论素养。”而当下有些研究,“仅就某一点而言,似乎有一得之见 ,但是 ,倘若通盘考察,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好诗不过近人情》)这样 的研究 , 是不足为观的 。相反,作者赞同这样 的研究:“也许他们所研究的对象可能 是一个很小的题目 ,但是在这课题的背后 ,你却感受到坚实厚重的学术支撑。”(《好诗不过近人情》)这些观点 ,正是师长们对作者耳提面命的结果。罗宗强先生教导说:“工夫要扎实 ,但不要钻牛角尖……思想还 是开阔些好。”(《从师记》)姜亮夫先生在古籍整理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说 :“不要培养电线杆子式的专家,而是粗通中国文化 的学人 。”(《从师记》)在“最后最高要求”中提出 :“培养自己‘普照’整个专业与中国全部文化史 的能力”“不做支离破碎的学问。”(《记忆中 的水木清华》)曹道衡先生起草 的《先秦两汉文学博士生培养计划》提出 :“应强调史料和作品本身 ,坚决反对空谈、人云亦云及发奇谈怪论 。”(《从师记》)作者就硕士论文求教于魏隐儒先生 ,得到 的答复 是不赞成写空洞的诗文评类 的文章。傅璇琮先生提出:

  学术著作,包括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 ,应该似一级一级的楼梯,要扎实,便于扶着向上 ,使人能“更上一层楼”,以便“欲穷千里目” ,而绝不能是用花纸包扎的虚阶,看起来颇能目迷五色 ,但一踏上,就会使人跌下,害人不浅 。(《斯人已逝,德音未远》)

  受到众前辈 的影响,作者也特别重视学术中研究资料的编纂,也多次介绍前辈学人在这方面 的贡献,又现身说法,启人深思。

  学术之外,《从师记》这部书带给我 的感动,是作者与众师长之间的情感。毫无疑问 ,作者对书中所介绍 的师长怀有深深 的感激,在《引言》中,作者写道 :

  在我过去四十多年 的求学经历中,老师们的影响既广且深……我很景仰他们 ,也很感念他们,很希望有更多机会将这种感念之情表而彰之 。

  将众多师长 的人格风范与学术成就记录下来本身就 是情感的表达 。而且,读者很容易发现 ,作者在很多篇章中都使用“感念”“感佩”这样的字眼 ,看得出作者是一位很容易动情的人。他在昆明偶遇魏隐儒先生时,表现得“喜出望外”(《“小室无忧”》) ,对于王继权先生 的帮助 ,作者心存感激,“小子何德何能 ,竟能得到王老师常年 的垂青,实属不易。”(《来谕惓惓 ,亲如促叙》)然而,我们又很容易注意到 ,作者在表达情感时却并不热烈,而是点到即止 。

  同样 的情况 ,也发生在众师长 的表现中 。姜亮夫先生对清华大学及清华导师有深厚 的感情 ,因为作者来自于清华 ,特意将其召至家中长谈 。姜亮夫先生深情回忆在清华的学习与生活 ,言语中充满无限怀念与感激,“姜老经常感叹说自己曾在多所大学任教 ,再也没有遇到清华这样的好学校了”(《记忆中 的水木清华》)。然而,姜亮夫先生直接的抒情并不太多 ,谈得更多 的还是清华导师 的学术与对其教导的经历 。

  我想 ,这大概就 是学者表达情感 的方式,深沉而内敛 。作者报考曹道衡先生 的博士,是通过傅璇琮先生介绍 的。曹道衡先生在病榻前告诉作者 ,他无意中翻出了当年傅璇琮先生当年 的推荐信 ,并说出院后找来送给作者作纪念 ,后因曹先生去世而未能如愿 。这 是一件非常小的事,但从这件事中我们看到曹先生与作者情感之细腻 ,以及对于师生 、同道间情谊 的珍视 。作者与众师友 的交往,因学术而结缘,其淡如水 ,而这也正是众师友平时待人接物 的态度 。傅璇琮先生嘉惠学林 ,助人无数 ,在学界影响甚大 ,然而其八十岁大寿的庆祝场面冷清异常,因为傅先生事先约法三章,不允许大事铺张,这正 是本色学者 的处世之道。

  作者笔下 的师长及作者自己,往往将对自己帮助与教导的母校 、师长 的感激当成自己宝贵 的人生财富 ,将之作为一种精神传递给后人 。姜亮夫先生曾很庄重地对刘跃进先生等人说:“清华导师也是你们的祖师 ,要不辱使命。”对学校 的热爱、对老师的尊重与回报,最重要的 ,不 是口头 的称颂 ,也不 是平日里 的嘘寒问暖,而 是将学校与老师 的良好的风气传承下来 ,发扬光大 ,影响一代代学子,斯文不坠 。有感于此 ,作者自己对教师这个职业也有明确 的要求 :“如今 ,我也是一名老师,也要像王老师那样 ,努力工作,培养学生 ,多出成果,这也许 是对王老师的最好回报 。”(《来谕惓惓,亲如促叙》)事实上 ,除此之外 ,作者还利用社科院文研所的平台及个人的影响力将年轻的学者组织起来举办读书会等活动 ,指导年轻学者,促进学术的繁荣 。作者认为:“我现在依然持有这样的看法 ,一个年轻学者 ,能够得到前辈的扶持,确实会影响一生。”至于这本《从师记》 ,更 是将师长所授与自己的心得毫无保留地贡献给学界,嘉惠学林 ,功莫大焉。我想 ,作者 是将自己对师长 的感激转化成了另一种形式 ,变成了指导、提携后进 的动力。学术人的温情,大概就 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一代一代传递着吧。

  作者在《记忆中 的水木清华》中写道  :

  水有源,树有根。一个人能走多远 ,要看他与谁同行 ;一个人有多优秀 ,要看他有谁指点 ;一个人有多成功 ,要看他有谁相伴 。

  《从师记》这部书 ,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指点、陪伴我们这些后学在学术道路上前行 的无声导师,也 是直观展现学术 的尊严与温情的舞台。我们感动于刘跃进先生勤勉好学 的精神,羡慕其受教于众多饱学之士 ,更感激其金针度人 。薪火相传,此之谓欤?

  (作者系文学博士 ,南通大学文学院教授, 南通大学诗学研究中心主任 。)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视觉焦点

  • VIP8.4钢的琴你不容错过的华语佳片嘉宾:王千源 秦海璐 张申英

  • 一个很有本事的人:曹操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彩神彩票计划群 NBA-火勇大战争议判罚 屡次漏判勇士3分犯规成焦点
2023-11-28
彩神彩票官方网站揭秘美名校招生舞弊案:花800万进耶鲁 这名学生这样做的
2023-11-14
彩神彩票客户端下载新版第五套人民币亮相 各币种票面全变样
2023-06-12
彩神彩票网址西南联大与清华校长梅贻琦日记:通才教育和学术自由
2024-01-06
彩神彩票邀请码周天勇:一带一路建设需避免三种问题
2023-10-21
彩神彩票开奖结果三国中的名侦探破案也可以这样
2023-12-06
彩神彩票规则回顾2018 | 家居探险的一年
2023-05-05
彩神彩票论坛 因奔驰销量下滑 戴姆勒Q1运营利润下降16%
2023-05-14
彩神彩票注册[赛事]全世界美景因你精彩
2023-08-04
彩神彩票交流群2023“欢乐春节”:五洲同庆中国年 文旅交流“开门红”
2023-09-25
彩神彩票骗局老艾侃股:内资砸盘帮外资抄底?
2023-11-09
彩神彩票赔率 来欢乐谷 看《第五人格》
2023-10-01
彩神彩票app下载 原配捉奸反被告,现在"老王"这么牛?
2023-10-09
彩神彩票走势图点进来教你五一怎么浪
2023-10-18
彩神彩票计划人口质量稳步提升 高质量发展动力足
2023-11-15
彩神彩票官网南谭北许:与许世友齐名的武林高手
2024-02-24
彩神彩票网投帮帮龙出动之恐龙探险队第二季VIP 全26集
2023-07-15
彩神彩票官网平台私募产品代销上演“罗生门”?国海证券无辜“躺枪”
2023-07-02
彩神彩票玩法 0429-0505运势 | 独辟蹊径
2023-08-10
彩神彩票攻略【贵州】贵州: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2024-01-31
彩神彩票官方他曾是颜骏凌的替补 与国门同场对垒仍掩盖不了他的光芒
2023-09-21
彩神彩票登录宋茜复古造型优雅恬静
2023-08-16
彩神彩票手机版刘诗诗新剧真的很赶客
2024-03-10
彩神彩票软件解锁春日“帽子戏法” 你可以向倪妮“取经”
2023-08-24
加载更多
彩神彩票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