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 :彩神彩票手机版 - 彩神彩票注册
首页>文化频道>要闻>正文

彩神彩票手机版 - 彩神彩票注册

来源 :彩神彩票必赚方案2023-06-18 17:48

  

彩神彩票手机版

新媒体时代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思考******

  国际传播能力是衡量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的重要指标 ,如何加强新媒体时代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首先要解决好中国故事“谁来讲”“讲什么”“怎么讲”的现实问题 。信息技术 的迅猛发展 、新媒体的广泛渗透 ,不仅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也使我国在国际传播主体 、传播内容、传播方式等方面发生巨大转变,全面 、深刻地影响着当今国际传播格局及未来走向。

  国际传播主体趋于多元化和广泛化

  从媒体讲故事到全民讲故事。在传统媒体时代 ,报纸、电视 、广播 、期刊等主要传播媒介 是讲述中国故事 的主要渠道。由于时间、空间 、资源 、成本 、技术等多方面原因,传统媒体议题设置较为严肃、传播方式比较单一、社会组织及群众 的参与度较低。而在新媒体蓬勃发展 的时代,国际传播处在一个更为“自由开放 、多元平等 、多向交互”的网络空间,数字化媒体有效解决了传统媒体时空受限、资源集中、成本高昂等问题 。新媒体平台 的大量涌现和快速发展不仅提高了信息传播 的速度 ,还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受关系,人民群众不再只 是信息接收者 ,还成为体量最大 的信息生产者和传播者 。总体而言,我国借助新媒体开拓国际传播新局面具有两大优势 :一是我国 的互联网用户基数远超其他国家 ,普及率也领先于全球水平 ,这为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提供了群众基础;二 是全球互联网普及率增速迅猛,网民越来越多,这意味着中国故事所辐射 的受众面将越来越广。简言之,在新媒体时代,讲中国故事 的人和听中国故事的人越来越多 ,人民群众将在国家形象建设和国际传播中发挥越来越大 的主体作用。

  从中国讲中国故事到世界讲中国故事。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不仅打破了传统媒体单向灌输 的模式 ,还颠覆了传统媒体对信息独家垄断 的局面——一方面 ,为我国政府和人民对外交流传播开拓新渠道;另一方面,也为世界各国政府及人民宣介中国创造新机会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信息被高度碎片化、去中心化 、冗杂化,信息来源变得复杂多样,国际社会对于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其他国家的政府机构 、领导人、社会组织 ,以及明星、网络名人甚至 是普通群众通过网络平台发布的关于中国 的言论,都可以为我所用,为塑造我国国际形象提供助益。

  在某种程度上说 ,相比于中国讲述自己的故事 ,国际社会讲述中国故事或许可以成为国际传播中出奇制胜 的一招。一方面 ,以国际社会的视角讲述中国故事可以促进中国文化输出方式从刚性向柔性输出转变 ;另一方面 ,可以拓展消息流通渠道,扩大故事 的覆盖面 ,真正做到让世界各国人民都认识、了解中国 。以2020年中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为例 ,英国广播公司、泛非通讯社 、印度时报 、美国道琼斯通讯社、巴基斯坦国际新闻社等世界各国主流媒体都进行了相关报道 ,各个国家 、地区 、国际组织的领导人也通过网络平台向中国政府及人民表达祝贺,中国成功消除贫困 的消息迅速辐射至全球 ,成为热议度最高的话题之一 。由此可见 ,新媒体背景下,在开放性 的网络平台上,让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既 是中国扩大对外传播效力的方法和策略 ,也 是中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的目标与结果 。

  国际传播内容趋于简明化和微观化

  为充分体现我国文化观 、价值观、发展观 ,建立良好国际形象 ,传统媒体通常会选择宏观立意深刻 、最具国家代表性的内容作为国际传播 的内容题材 ,例如以国家政治改良、历史演变、社会进步、文化发展、经济建设等为主题 的著作 、影视剧、纪录片等。不可否认,这类知识产品不管是在过去 、当下,还 是未来 ,都具有重要的传播价值和积极的引导作用,但这类内容在新媒体传播生态中并不具备流量竞争优势 。

  受当下快节奏 的工作生活方式 的影响,网民接收信息的习惯逐渐趋向碎片化、浅表化和娱乐化 ,且追求效率 ,因此,内容充实且精简凝练 、信息丰富且直观明了 的形式在吸引流量方面占据明显优势 。伴随全球掀起的短视频热潮 ,“微创作”已成为新媒体时代国际传播 的主流形式 ,用户通过手机 、平板等移动设备上 的社交软件即可完成内容创作、上传及阅览 ,极大地提高了传播效率。

  相比以往官方严肃 的对外宣传风格与内容题材 ,如今多元化的传播主体丰富了内容创作的视角 ,生活化、亲民化的内容为广大网民所喜闻乐见 。以微观视角为切口 ,通过鲜活的画面反映我国人民生活日常,通过见微知著 的方式让国际社会切实感受到中国经济 的发展 、中国文化的魅力 、中国社会的进步。

  以李子柒为例,她作为一位短视频内容创作者 ,凭借优质内容在国际上成功“出圈” ,其社交媒体上的粉丝数量与美国有线新闻网(CNN)相当 。然而,观其内容题材 ,并未直接宣扬中国文化 ,而 是以中国传统美食等为主线,从小农户的视角围绕衣食住行做文章,描绘出一幅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图景。国外网友纷纷表示 ,李子柒视频中呈现 的中国乡村风情和传统文化令人心驰神往 。正如央视新闻 的点评,李子柒没说一个夸中国好 的字,但却讲好了中国故事。优秀短视频作品足以担当起文化输出 的重要使命。

  国际传播方式趋于互动化和精准化

  从单向灌输式传播到多向互动式传播。信息 的单向灌输 是指信息从发出端到接收端单向流通,且在传播过程中内容不会出现增加 、删减或变动 ,这 是报纸、期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最大 的特点之一。新媒体传播则大不相同,信息在网络上流通时 ,网民可以通过转载 、评论 、发送弹幕、点赞等方式实现与信息发出者及其他信息接收者不限次数 的实时交流,进而形成多向互动的传播模式,所有互动内容都会被平台记录并公开呈现给后续观看的人。这意味着,信息在流通过程中会因为多方 的互动参与不断累积,受众可以从他人的评述或与他人 的讨论中获取新信息 ;传播主体可以通过各种数据实时监测内容 的传播效果 ,并从受众的反馈中总结经验,为以后的内容创作提供借鉴。

  从“广撒网”式传播到精准传播。内容再优质 ,如果传播不精准也会造成无效传播,达不到文化交流的目 的。网络信息技术成功打破了信息产品难以匹配潜在受众 的窘境 。通过大数据和算法 ,新媒体平台可以进行用户画像,分析不同国家不同受众 的特征 、喜好和需求,推送满足用户需求 的信息,从而在国际文化交流 的过程中掌握主动权。

  促进新媒体赋能国际传播 的思考与建议

  新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参与故事创作 、分享与传播 ,世界也能通过新媒体平台了解更多中国故事。因此 ,促进新媒体赋能国际传播 ,对传播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 、推动我国外宣实践不断开拓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

  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引导更多群众参与中华文化对外传播 。新媒体技术和平台为大众参与国际传播创造了机会和可能性 ,但如何激发群众主动参与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要想发挥国际传播中 的群众力量,就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更多人有意识地参与文化产品创作 。例如以企业 、机构 、学校等为单位组织文化产品创作比赛,并按照员工或学生的特殊需求予以相应 的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再如开设国家级文化产品网站,公开表彰和展示优秀文化产品 ,从而激发民众的创作动力等等。

  建设人才队伍 ,为国际传播事业打造主力军。让群众有能力创作出有价值的文化产品 是发挥群众传播优势的关键 。大多数网民在网络平台发布 的内容都具有即时性 、零散性 、随意性的特点,内容缺乏深度 、文化价值导向不明显、表现手法不够成熟、缺乏专业的技术支持 。要想真正发挥群众的文化传播价值,就必须以问题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培养新媒体传播人才 ,优先打造传播主力军,为他们提供专业 的内容指导、技术培训 、文化教育、资金扶持等 ,为大众参与对外传播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 ,在此基础上不断挖掘新的人才 ,少数带动多数,逐渐壮大人才队伍,促进广大群众切实参与民族文化对外传播 。

  建立传播效果监测与评估机制,为改进国际传播路径提供经验借鉴 。建立系统化 、标准化、定向化的效果监测机制与评估机制对于促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至关重要 。在新媒体技术 的加持下 ,国际传播的主体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多样,覆盖更加广泛 ,整个传播体系更为复杂和庞大 ,有必要通过系统监测传播效果来把控国际传播 的整体方向 ,把握网络舆论环境的整体态势 。通过建立统一 的传播效果评估标准 ,引导和规范政府和民间的文化产品创作,借助大数据收集海内外受众的评价与反馈,分析中华文化海外传播 的发展现状和现存问题,不断总结文化传播经验 ,为日后改进和创新国际传播路径提供借鉴 。

  加强新媒体赋能 ,促进传统媒体在国际传播中更好发挥作用。新媒体是顺应全球现代化发展的阶段性产物,面对新兴技术 的冲击 ,传统媒体必然面临转型和升级难关 。尽管如此,传统媒体在某些方面依然具有独特优势 。相比于新媒体,传统媒体发展时间长 ,拥有更深厚的市场基础 、更成熟 的传播理念和运作模式。此外 ,相较于流量大、流动性强 、内容更迭快的新媒体平台,依托于传统媒介的国际传播产品往往内容更加饱满,更具思想深度 ,更有研究价值,也更容易打造品牌优势。因此,要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迅捷、覆盖面广、互动性强 的特点,加强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赋能作用 ,借助新媒体运营加大对传统媒体产品的宣传,补齐传统媒体传播慢 、流量小 、覆盖窄、互动性弱 的短板,充分调动传统媒体的资源力量,更好地发挥传统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独特作用。

  作者 :罗慧芳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科研管理与国际合作部副主任、治国理政研究中心副主任

  来源 :《中国网信》2022年第5期

东西问·深问丨庞军 :中国减碳路如何跨越“气候变化陷阱” ?******

  中新社北京10月11日电 题 :中国减碳路如何跨越“气候变化陷阱” ?

  ——专访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庞军

  作者 徐雪莹

  气候变化 是否为西方限制发展中国家 的陷阱 ?在目前 的技术水平下,碳减排确实会以牺牲一定的经济增长为代价。近年来,美国更以“苛刻财政和经济负担”为由 ,曾退出《巴黎协定》。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 的发展中国家,其“双碳”进程何以同经济发展“双轨并行” ?又如何以更短时间实现全球最大碳排放强度降幅 ?

  “这些年 ,中国在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大力发展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等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庞军日前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时指出,经济结构变化会影响能源需求总量和能源结构,推行低碳理念同样能带来更多商机。中国通过双碳“1+N”政策体系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建立健全碳定价等市场机制作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技术、加大碳捕获碳吸收技术开发利用等综合举措 ,有决心和意志如期完成“双碳”目标 ,贡献国际环保事业。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中国如何以更短时间实现全球最大碳排放强度降幅 ?其降碳举措和西方相比有何不同 ?

  庞军 :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美国从2007年到目标2050年间隔43年 ,欧盟为71年,中国承诺实现 的时间只有30年。

  在碳减排上 ,中国如今面临 的一些困难,是西方当年所没有的。西方提出减碳计划时 ,基本已走到工业化后期阶段 ,产业结构转型较为彻底 ,很多高污染、高耗能、高碳排放行业都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 。中国由于人口 、产业 、技术等因素 ,加上国际产业分工的一些阻力,难以通过产业转移来减碳。同时 ,中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主导的化石能源为主 ,碳减排任务更艰巨。

  虽然只有30年时间,但中国有决心和意志如期实现“双碳”目标,具体行动包括以下几点 :

  首先 ,立足能源结构以煤为主 的基本国情 ,大力提升能源使用效率,降低单位GDP碳排放量 ,同时大力发展新能源 、可再生能源 。目前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已跻身世界前列 ,水电、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居全球前列 、新能源汽车市场迅速崛起,都利于减碳。

宁夏银川市贺兰县“渔光互补”发电项目。(无人机照片)袁宏彦 摄
宁夏银川市贺兰县“渔光互补”发电项目 。(无人机照片)袁宏彦 摄

  其次,在顶层设计上,中国提出双碳“1+N”政策体系,明确了具体的时间表 、路线图 。对能源、工业 、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不同行业 ,针对重点领域出台碳达峰实施方案,梯次有序开展碳达峰行动。

  再次 ,同西方相比 ,中国采取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的办法。即在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推进大气污染防治 ,加大氮氧化物 、挥发性有机物(VOCs) 、二氧化硫等传统污染物 的协同减排力度。

  最后 ,中国建立了全球最大的碳市场,相比于西方国家碳市场的体量更庞大 。未来可以利用全国统一碳市场 ,纳入不同行业,通过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碳税、可再生能源配额、可再生能源交易制度 、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制度等措施 ,形成针对高耗能行业 的有效减碳手段 。

线路工人在安徽省淮北袁庄境内进行晋北-南京工程±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施工作业 。该工程是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2条重点输电通道之一。王文 摄

线路工人在安徽省淮北袁庄境内进行晋北-南京工程±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施工作业。该工程 是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2条重点输电通道之一。王文 摄

  中新社记者 :乌克兰危机等国际局势下 ,全球能源价格飙升 ,欧洲国家持续面临“油气荒”。这会否延缓各国迈向“双碳”的步伐 ?对中国能源结构转型有何影响?

  庞军:从短期来看 ,欧盟大量依赖俄罗斯天然气资源,乌克兰危机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欧盟的低碳转型战略 。

  欧洲难以获取俄罗斯天然气 ,又即将面临冬季采暖压力 。此时能源安全显然更优先于低碳与能源转型 。为解决冬季采暖等能源需求问题,德国、意大利等国可能会重启燃煤发电,或延缓燃煤电站关闭时间 。这甚至可能影响到欧盟在2030年底温室气体排放量较1990年减少55%的目标 。

  从长期来看 ,各国最终还 是会向低碳方向迈进 。若乌克兰危机持续 ,欧洲可能会重新考虑其能源转型路径 。一会设法降低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 ,加大能源供应多样性 。二会加大可再生能源 的开发力度,如加快开发太阳能、氢能等能源。

  对于中国能源转型 ,乌克兰危机的直接影响没那么明显。中国能源结构以煤电为主 ,区别于俄罗斯供应 的天然气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俄罗斯反而有更多 的清洁天然气可以供给中国,有利于中国增加清洁能源。但乌克兰危机对欧洲能源 的影响也给中国能源转型带来启示,过度依赖国外能源资源 ,会令本国能源安全存在隐患。

2022年10月,天津LNG接收站二期项目有序进行中,确保5# 、6#储罐供暖季前投用。中新社发 王军 摄

2022年10月 ,天津LNG接收站二期项目有序进行中 ,确保5# 、6#储罐供暖季前投用 。中新社发 王军 摄

  中新社记者 :中国能源结构偏煤 ,产业结构偏重,减污降碳仍存在诸多困难和挑战。“双碳”行动中会采取哪些措施保证能源安全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中国能源转型道路何以同经济发展相协调 ?

  庞军:以煤为主 的能源结构 ,在中国短时间内难以改变。要保证能源安全,必须充分认识到煤炭在中国能源中的主体地位 ,保证煤炭持续稳定供应。同时 ,把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作为重要抓手。一方面,对煤炭企业采取适当措施,在清洁能源利用技术上给予适当支持 ,促进其技术升级 。另一方面 ,重视能源供应多元化 ,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开发。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亦然。“双碳”工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不能因为追求“双碳”目标 ,就对碳排放高的重要行业“一刀切” ,而要挖掘 、提升企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潜力 。

  当下 ,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要求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的经济体系 。能源转型同经济发展相协调 ,须降低化石能源使用比例 ,促进能源多元化 ,加大对氢能等可再生能源 的利用 。这些都有赖于技术支撑。因此 ,还需不断开发新能源 、节能增效等技术,通过技术挖掘转型潜力 ,最终实现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能源能得到持续供应 。

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伍明镇境内的茨河(黑河)水系与设立的风力发电装备相映衬。王彪 摄

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伍明镇境内的茨河(黑河)水系与设立的风力发电装备相映衬。王彪 摄

  同时,经济发展也 是能源需求重要 的驱动因素 。能源需求通常会伴随经济发展不断增长 ,但经济结构变化也会影响能源需求总量和能源结构 。发展高新技术、金融服务等高附加值产业,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有助于加速能源转型进程 。

  中新社记者:中国幅员辽阔 ,不同地区在资源禀赋、产业分工 、经济发展 、碳排放水平等方面差异明显 。中国各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有何不同?全国碳市场 的设计如何考虑省际碳公平问题 ?

  庞军 :中国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 ,特别 是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等,但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中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较突出 ,重工业 、化工业占比较高 ,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发达 ;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往往依靠外部供应能源。

  中国各区域 的产业结构调整 ,要充分发挥其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 ,才能在全国整体的经济发展格局下 ,使各区域产业结构趋向合理 ,形成区域间协同分工。

  东部地区要进一步加强传统产业改造和技术创新 ,发展外向型经济 ,如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数字产业 ,提升国际竞争力。中部地区重化工业比例相对更高,要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引导高消耗、高排放 、低附加值产业向低消耗、低排放 、高附加值产业升级,推进第三产业发展 。西部地区未来可作为中国新能源产业重要基地,为其他地区提供优质 的清洁能源 。

  其中有一点尤为重要 ,即防止污染产业的跨区域转移。不能说东部地区要发展 ,就将污染产业转移至西部;西部地区为提升GDP ,就把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承接过来 。

  全国碳市场设计也应考虑到省际贸易问题。省际贸易中 ,能源产业较密集或重化工业所占比例较高的省份,往往会为外省承接一部分碳排放;经济发达且产业结构中以高附加值产业为主 的省份,则会将部分碳排放转移到外省 。

  因此,为解决省际碳公平问题,首先要充分考虑碳排放 的空间分布特性 ,科学界定各省碳减排责任。对于高耗能省份 ,全国碳市场的配额发放要有所倾斜 。配额过于宽松 ,起不到约束作用;过紧又会给这些省份的产业带来很大影响。因此 ,碳配额应当适度 ,并给予调整空间 ,让各省份有时间逐步调整能源结构 。

  其次,从长远来看,真正 的功夫应下到碳市场之外,即通过资金 、技术 、人才等支持 ,帮助高耗能省份尽快升级改造产业结构 、能源结构 。例如 ,通过适度 的碳配额拍卖筹措碳减排资金 ,用以支持传统省份进行节能改造与产业技术升级,缓解因省际分配效应而加剧的地区不公平 。

  中新社记者 :作为一场广泛而深刻 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世界减碳历程有否可参考 的经验 ?中国这场“双碳”变革又能为国际环保事业带来什么 ?

  庞军 :发达国家在减碳历程中,通过立法引领 、财税刺激、科研指导等手段,促进企业减排降污,限制了高污染 、高能耗行业 的发展 。同时 ,向民众推广低碳文化、低碳理念 ,在全社会形成崇尚低碳 、清洁能源 的良好风气 。其为全球减碳做出 的各项有效举措值得借鉴 。

  中国“双碳”变革必将为国际环保事业作出贡献。

  一则,中国作为目前全球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在实现“碳中和” 的进程中 ,对全球减排的贡献毋庸置疑 。中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新能源发展,进行低碳变革,为世界环保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二则,让世界看到中国践行“双碳”理念 。其他国家可以从中国 的行动措施中获得经验借鉴 。同时 ,形成示范效应与国际减碳风气 ,给部分消极国家带来压力,倒逼其推进减碳事业 ,最终促进全球减碳。

航拍塞罕坝千年秀林 。(无人机照片)韩冰 摄

航拍塞罕坝千年秀林。(无人机照片)韩冰 摄

  最后,中国推行低碳还能带来更多商机。例如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开发新能源汽车等,均涉及数字化改造。这意味着部分企业在新领域 的商机,也有助于加速国家新能源技术创新 ,甚至带动全球新能源技术的发展 ,为经济与生态带来双重增益。(完)

  受访者简介 :

  庞军,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能源与气候变化经济学 。现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生态文明教育研究分会学术委员会成员、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研究员 。

  (文图 :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 :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彩神彩票计划群2019版第五套人民币发布:5角硬币改为镍白色 暂无5元纸币
2023-09-18
彩神彩票论坛利比亚法院审判IS成员时遭袭 4名安全人员死亡
2023-09-11
彩神彩票漏洞著名评论员杨健篮彩连中5串关 揭明日投注!
2023-07-23
彩神彩票官网网址Axure8.0产品经理(全集)
2023-09-19
彩神彩票规则《巨匠》“匠情”版预告
2023-07-27
彩神彩票充值美舰载无人加油机今年首飞 或提高航母打击范围
2023-08-09
彩神彩票代理今年至少1亿人拥有电子社保卡
2023-12-29
彩神彩票下载中国男子冰壶队收获北京冬奥会两连胜
2024-02-14
彩神彩票娱乐西方领导人未出席影响一带一路论坛?
2023-05-07
彩神彩票投注北航校友夫妇捐赠1亿建校友之家 提出勿宣传个人
2023-08-29
彩神彩票官网平台刘晓彤龚翔宇助阵天津女排 李盈莹:伤病好转状态越来越好
2024-03-19
彩神彩票登录谁是大唐终结者:乱世枭雄朱温
2023-09-28
彩神彩票平台少年不老·冰雪之旅 | 传承
2023-10-07
彩神彩票APP菩提为何狠心将孙悟空赶出师门?生死簿上有答案!
2023-11-17
彩神彩票下载app《龙珠超:布罗利》定档5月24日 鸟山明亲自操刀
2024-01-08
彩神彩票登录王健林投中国足球前夜:王思聪出质所持大连万达股权
2024-02-06
彩神彩票开奖结果鸿门宴上刘邦逃脱谁出力大
2024-01-29
彩神彩票注册网五个要素教你跑步不伤身
2024-02-08
彩神彩票网投武汉江夏:梅花盛开
2023-11-09
彩神彩票客户端卡纳瓦罗宣布放弃中国男足主帅职位:无暇顾及家庭
2023-08-03
彩神彩票计划东方园林欠薪事件:六成员工被"优化"
2023-05-27
彩神彩票玩法汇源自救方案公布 可口可乐没做成的事被它实现
2024-02-02
彩神彩票官网《复联4》导演罗素兄弟po
2023-06-08
彩神彩票手机版APP 新一代加价王?雷克萨斯LM
2024-01-26
加载更多
彩神彩票地图